专著:
2019,陆杰华、李建新等, 《新时代人口素质论》,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5,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健康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陈图深、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二)》,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陈图深、陆杰华等,《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9,陆杰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缓解贫困》,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6,张纯元、曾毅、陆杰华等,《市场人口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论文:
2024,陆杰华、孙杨,《全生命周期视角下青年发展:理论、议题及其改革路径》,《青年探索》,第5期;
2024,陆杰华、谷俞辰,《中国式养老的现实定位、关键议题与转型进路》,《人口与经济》,第5期;
2024,陆杰华、孙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人口安全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4期;
2024,陈雨涵、陆杰华,《境外老年教育模式与做法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借鉴》,《人口与健康》,第8期;
2024,陆杰华、郭荣荣,《既成与生成:建构中国老年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思考》,《江西社会科学》,第7期;
2024,王笑非、陆杰华,《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的人口迁移与抚养负担探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24,陆杰华、陈炫齐,《社会生态适应模型下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再探究——基于CGSS2021的检验》,《南方人口》,第3期;
2024,陆杰华、孙杨,《教育—工作匹配状况对年轻人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2024,陆杰华,《银发经济视角下青年养老观念的新变化》,《人民论坛》,第10期;
2024,陆杰华、孙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域下当代中国婚育观念及新型婚育文化构建》,《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4,陆杰华、程子航、陈炫齐,《人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青年发展型社会的理论探究》,《青年探索》,第3期;
2024,陆杰华,《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评<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探索研究>》,《人口与健康》,第5期;
2024,黄钰婷、陆杰华,《不同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死亡质量的影响研究》,《西北人口》,网络首发;
2024,陆杰华、陈炫齐,《国际社会社区居家养老主要经验及对中国的借鉴启示》,《人口与健康》,第4期;
2024,陆杰华、孙杨,《中国农村老龄健康:特征、成因与应对方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2期;
2024,阮韵晨、陆杰华,《中国老年人失能程度与抑郁程度双向关系的探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人口研究》,第2期;
2024,陆杰华、张莉,《从长寿到健康:中国特色人口健康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24,陆杰华、张莉,《中国社会体制创新:新形势、新挑战与新任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24,陆杰华,《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制度 有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理论与实践:以河北省为例>》,《人口与健康人口与健康》,第3期;
2024,陆杰华、林嘉琪,《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共同富裕》,《民主与科学》,第1期,总第206期;
2024,陆杰华、张宇昕,《老年人居住方式对其社会参与的影响探究——基于中介效应机制的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24,成前、陆杰华,《劳动力老化如何影响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人口与经济》,第1期;
2024,朱荟、陆杰华,《大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全球人口治理革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24,陆杰华、冯雨欣,《青年发展视角下新时代青年人口的性别差异探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第1期;
2024,陆杰华、谷俞辰,《美国拉美裔人口力量与政治声量的错位及其深层原因探究》,《西北人口》,第2期;
2024,周鉴、陆杰华,《社会治理视角下区域“候鸟”旅居人口探究——以三亚市为例》,《人口与健康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24,陆杰华,《大数据时代我国社情民意研究的新探索——评《大数据时代社情民意研究与应用》》,《西北人口》,第1期;
2024,陆杰华、谷俞辰,《社会网络对中青年群体养老责任认同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8年数据的检验》,《人口学刊》,第1期;
2023,陆杰华,《全球人口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经济社会影响》,《人民论坛》,第24期;
2023,陆杰华、黄钰婷,《解苦以求安宁:韧性视角下老年人的临终生命质量探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23,陆杰华、杨茜茜,《指尖上的互动:农村老年人短视频使用与社会融入探究——基于遵义市G村和Q村的质性观察》,《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23,陆杰华、张依芸,《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让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人口与健康》,第12期;
2023,陆杰华、张宇昕,《基于性别公平视角的中国老龄公共政策评估探究》,《河北学刊》,第6期;
2023,陆杰华,《完善中国特色生育支持体系的多层次福利保障》,《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第3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劳动力老化:发展趋势、机理分析与应对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2023,陆杰华、谷俞辰,《父母网络行为干预对未成年人网络重度使用倾向的影响探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2023,王伟进、陆杰华,《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网络首发;
2023,陆杰华、张宇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现代化的理论再思考》,《青年探索》,第4期;
2023,陆杰华、韦晓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内涵、障碍与应对》,《北京社会科学》,第7期;
2023,陆杰华、谷俞辰,《中国人口红利本土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兼论人口红利研究的核心议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23,朱荟、陆杰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 2023 (04)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第04期;
2023,陆杰华,《基础性是基本养老服务的底线标准》,《中国社会工作》,第17期;
2023,陆杰华、苟钟月、陈雨涵,《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内涵要义和路径选择》,《人口与健康》,第6期;
2023,陆杰华、谷俞辰,《优化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现实内涵、核心议题与实践路径》,《社会科学辑刊》,第4期;
2023,成前、陆杰华、郑保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探究——基于CHARLS追踪调查数据的检验》,《中国人口科学》,第03期;
2023,张莉、陆杰华,《中国老年人养老意愿变迁研究——基于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晋阳学刊》,第3期;
2023,陆杰华、戚政烨,《大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知态度及其政策探究》,《广东青年研究》,第02期;
2023,原新、杜鹏、童玉芬、陆杰华、尹德挺,《专题笔谈:中国人口负增长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03期;
2023,陆杰华,《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人民论坛》,第07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老年人生产性劳动供给对生活满意度综合指数的影响探究——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的检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01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践行积极老龄观:政策演进、基本遵循与路径展望》,《老龄科学研究》,第11卷,第03期;
2023,陆杰华、谷俞辰,《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口学知识体系:历史必然与路径探索》,《新视野》,第02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代际社会学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群体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第02期,第42卷;
2023,陆杰华,《把握好延迟退休政策的启动时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03期;
2023,陆杰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养老服务质量 评估体系的发展方向与具体路径》,《中国社会工作》,第05期;
2023,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01期;
2023,张翼、谢茂松、陆杰华、吴重庆、王宁、谭建光,《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高质量发展(笔谈)》,《青年探索》,第01期;
2023,陆杰华、杨茜茜,《践行积极老龄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中国社会保障》,第02期;
2023,陆杰华,《国家治理视域下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人口与经济》,第01期;
2023陆杰华、刘畅,《区域性别文化影响视角下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研究——基于2018年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验证》,《西北人口》,第01期;
2023,陆杰华、王金营、杜鹏、韩文婷、段成荣、黄凡,《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笔谈》,《人口与经济》,网络首发;
2023,陆杰华,《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策略选择》,《人民论坛》,第01期,;
2023,陆杰华、郭荣荣,《子代孝道类别对亲代福祉的影响探究——基于CFPS2014的实证检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第01期;
2023,税纡青、陆杰华,《人类步入80亿的人口变化特征及其政策性启示》,《人口与健康》,第01期;
2023,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01期;
2023,陆杰华、韦晓丹,《老年人网络参与对其社会信任的影响——基于CGSS2018数据的检验》,《人口学刊》,第1期,vol.45,总第 257 期;
2022,陆杰华,《构建适合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探究》,《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6期;
2022,陆杰华、杨茜茜,《从区划到圈层》,《中国社会科学报》,12月21日;
2022,陆杰华、黄钰婷,《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经历研究——基于质性研究的观察》,《城市观察》,第06期;
2022,陆杰华、王笑非,《人口结构变化对美国政治格局的潜在影响探究——基于多数据源的考察》,《学术研究》,第12期;
2022,陆杰华、王年廉,《以增进民生福祉 完善新时代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人口与健康》,第12期;
2022,陆杰华、黄钰婷,《过渡性治理体制下社会工作嵌入社区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W市Z街道购买公共服务的质性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第04期;
2022,陆杰华,《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人口与发展》,第06期;
2022,王笑非、陆杰华,《抑制抑或助推?人口年龄结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1989-2019年日本面板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经济》,第06期;
2022,陆杰华、冯慧迪,《中国独生子女群体对父母养老偏好特征及其政策性探究》,《青年探索》,第06期;
2022,陆杰华、韦晓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性别不平等:现实窘境、议题反思与应对路径》,《河北学刊》,第06期;
2022,张莉、陆杰华、张子馨,《基于年龄-时期-队列视角的社会变迁与老年人理想居住安排研究——来自CLHLS数据的检验》,《南方人口》,第05期;
2022,陆杰华、杨茜茜,《我国推动生前预嘱入法的现状、挑战及其未来设想》,《人口与健康》,第09期;
2022,陆杰华,《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主要类型、实践支撑及发展趋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09期;
2022,陆杰华、李芊,《互联网使用对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探究——基于CLASS 2018的数据检验》,《西北人口》第09期;
2022,陆杰华、夏晓琪,《中国居民死亡模式及其政策性探究》,《人口与健康》第07期;
2022,陆杰华,《栏目导语:人口老龄化挑战与应对:从负担到红利》,《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2022,陆杰华,《长寿时代下的积极老龄观:演进脉络、内涵要义与实践优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2022,陆杰华、谷俞辰,《同住抑或就近:老年人居住安排偏好的影响因素探究 ——基于2018年CLHLS数据的检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03期;
2022,张韵、陆杰华,《老年人主客观社会隔离与其生理健康相互影响关系的探究——基于 CLHLS 生化数据的验证》,《南方人口》,第03期,第37卷总第171期;
2022,陆杰华、张宇昕,《为母则刚?从生物性母职到社会性母职的建构过程探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第03期;
2022,陆杰华、韦晓丹,《劳动力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及其战略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03期;
2022,陆杰华、张伊杨、李乐知,《青年群体金融素养的时代特征与异质性探究》,《青年探索》,网络首发2022年06月08日;
2022,谷俞辰、陆杰华,《完善家庭友好型政策 降低生育养育成本——以韩国为例》,《人口与健康》,第06期;
2022,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06期;
2022,陆杰华,《青年群体婚育推迟的综合应对》,《人民论坛》,第08期;
2022,张宇昕、陆杰华,《减轻家庭育儿压力,健全托幼服务体系——以法国为例》,《人口与健康》,第04期;
2022,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04期;
2022,陆杰华,《完善长寿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04月01日;
2022,陆杰华、黄钰婷,《新时代构建社区养老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晋阳学刊》,第02期;
2022,陆杰华、林嘉琪,《共同富裕目标下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02期;
2022,陆杰华,《老年志愿服务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01期;
2022,陆杰华、林嘉琪,《高流动性迁徙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挑战及其战略应对——基于“七普”数据的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06期;
2022,陆杰华、谷俞辰,《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人口学刊》,第01期,vol44,总第251期;
2022,陆杰华、林嘉琪,《长寿红利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视野及其行动框架》,《行政管理改革》第01期;2021年12月15日网络首发;
2022,陆杰华、汪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探究——基于CLHLS2018年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21,朱荟、陆杰华,《工作抑或家庭:多重角色视角下性别红利释放的理论探讨》,《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社会科学文摘》第11期;
2021,陆杰华、岑欣仪,《“固守”抑或“逃离”:当下大学生预期就业一线城市偏好探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第01期;
2021,陆杰华、黄钰婷,《“乐龄陪伴”多元模式凸显强大生命力》,《中国社会工作》,第29期;
2021,陆杰华、刘芹,《中国老龄社会新形态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基于“七普”数据的解读》,《人口与经济》,第5期;
2021,陆杰华、郭芳慈、陈继华、陈迎港,《新时代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第4期;
2021,陆杰华、伍绪青,《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主要特点、多重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青年探索》,第4期;
2021,韦晓丹、陆杰华,《老年人居住安排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基于CLASS2014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社会》,第4期;
2021,朱荟、陆杰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三重逻辑》,《中国人口报》,2021年7月2日;
2021,陆杰华,《中国人口新国情的特征、影响及应对方略——基于“七普”数据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6期;
2021,戚政烨、李一鸣、陆杰华,《高流动性的迁徙中国:脉络、特征、挑战与应对》,《人口与健康》,第6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人口研究》,第3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跨学科视角下老龄健康研究的主要框架、核心议题及其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1,朱荟、陆杰华,《现金补贴抑或托幼服务?欧洲家庭政策的生育效应探析》,《社会》,第3期;
2021,陆杰华、伍绪青,《妇女剖宫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第5期;
2021,陆杰华,《老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5期;
2021,陆杰华、厉丽,《城市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究》,《城市观察》,第2期;
2021,陆杰华、郭芳慈,《数字时代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北京观察》,第4期;
2021,朱荟、陆杰华,《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理念突破、脉络演进与体制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2期;
2021,朱荟、陆杰华,《从人口红利到性别红利—性别平等视角下广义社会经济效应的理论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老龄社会新形态下城市老年群体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21,朱荟、陆杰华,《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应急联动体系的支撑条件与实践路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21,陆杰华、韦晓丹,《中国语境下的性别红利:类型、机会窗口及其未来展望》,《山东社会科学》,第3期;
2021,张韵、陆杰华,《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南方人口》,第1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2期;
2021,陈继华、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新契机及其政策完善探析》,《人口与健康》,第2期;
2021,陆杰华、谷俞辰,《立足中国人口新国情 不负人口研究新使命》,《中国社会工作》,第2期,26-27页;
2021,张宇昕、刘旋、陆杰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变迁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探究》,《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21,陆杰华,《主持人导语》,《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21,陆杰华,《超前谋划应对人口发展新态势》,《中国老年报》,中央级2021年1月6日第004版;
2020,陆杰华、岑欣仪,《老龄社会新形态下涉老志愿服务的需求特点与政策框架探讨》,《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02期;
2020,王伟进、陆杰华,《自治与管控——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影响因素与适用条件》,《浙江社会科学》,第12期;
2020,刘芹、陆杰华,《中老年人体质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究——基于CHARLS数据的验证》,《人口与发展》,第06期;
2020,陆杰华、陈雪梅,《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中国国情国力》,第10期;
2020,陆杰华、刘烁瞳,《基于电子地图大数据的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时空新格局探析——兼议反向春运》,《人口与社会》,第05期;
2020,陆杰华、刘芹、刘烁瞳、谷俞辰、李新宇、龙家榕,《21世纪我国出生缺陷疾病所致的寿命损失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第8期;
2020,陆杰华、汪斌,《“中国之治”时代下人口研究的定位、支撑及其使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20,陆杰华、汪斌,《中国性别红利的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及其战略构想——基于性别平等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3期;
2020,陆杰华、曹桂祥,《“互联网+健康养老”的运营模式及发展路径》,《中国国情国力》,第7期;
2020,李月、陆杰华,《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人口学刊》,第4期;
2020,陆杰华、曾筱萱、陈瑞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海洋城市的内涵、类别及发展前景》,《城市观察》,第3期;
2020,李月、陆杰华、成前、顾大男,《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与抑郁的关系探究》,《人口与发展》,第3期;
2020,陆杰华、汪斌,《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影响机制探究——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20,刘芹、陆杰华,《超大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探究——以深圳市为例》,《人口与健康》,第5期;
2020,陆杰华、厉丽,《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正当时》,《中国卫生》,第5期;
2020,朱荟、陆杰华,《老龄社会新形态:中国老年学学科的定位、重点议题及其展望》,《河北学刊》,第3期;
2020,陆杰华、刘柯琪,《长寿时代国百岁老人死亡风险影响因素探究》,《人口与经济》,网络首发;
2020,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影响与应对专题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20,陆杰华、刘瑞平,《新时代我国人口负增长中长期变化特征、原因与影响探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20,陆杰华、代小雪,《死亡教育:人生不可缺失的一课》,《教育家》,第09期;
2020,陆杰华、刘林、刘静瑜、周婧仪,《代际支持和社会支持对城市空巢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CLASS 2014年数据的验证》,《老龄科学研究》,第02期;
2020,陆杰华、刘芹,《从理念到实践:国际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1期;
2019,陆杰华、聂嘉炜,《“中国之治”时代人口研究新动向及其展望》,《中国社会科学报》12月26日;
2019,陆杰华、汪斌,《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新动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2019,陆杰华、刘柯琪、韦晓丹,《新时代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对策探讨》,《人口与健康》,第12期;
2019,陆杰华,《医养结合需多部门共同扶持》,《健康报》11月13日第006版;
2019,陆杰华、汪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的再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9第1753期;
2019,陆杰华,《采他山之石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康报》2019-7-24第006版;
2019,陆杰华、刘芹,《从理念到行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公共治理逻辑分析》,《社会政策研究》,第4期;
2019,陆杰华、郭冉,《病态状态压缩还是病态状态扩展?——1998-2014年老年人健康指标长期变化趋势探究》,《人口与发展》,第6期;
2019,陆杰华、刘烁瞳、龙家榕,《科技型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路径探究》,《民主与科学》,第5期;
2019,谷俞辰、李新宇、陆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结构变迁及其核心研究议题与未来方向展望》,《人口与健康》,第10期;
2019,龙家榕、刘烁瞳、陆杰华,《新中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变革路径及其研究议题回顾与展望》,《人口与健康》,第8期;
2019,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异地养老模式类型、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9,陆杰华、周婧仪,《基于需求侧视角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对策思考》,《河北学刊》第4期;
2019,陆杰华、刘芹,《转型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机制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王伟进、陆杰华,《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须抓重点》,《中国经济时报》2019-06-03期;
2019,陆杰华、刘柯琪,《长寿时代我国百岁老人健康指标变化趋势探究——基于CLHLS数据的验证》,《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9,原新、陆杰华、赵丽、董佳莹,《构建家庭支持政策减少婚姻恐惧》,《法制日报》2019-05-11期;
2019,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背景下中国人口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及其展望》,《人口学刊》总第235期;
2019,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民主与科学》第2期(总第177期)(九三论坛);
2019,陆杰华、王馨雨、张雁雯,《社会转型背景下不同代际队列的养老责任观念变化探究——来自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0期;
2019,陆杰华,《人口负增长时代:特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社会发展研究》第1期;
2019,陆杰华、刘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龄研究的进展、创新及展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2期;
2019,刘柯琪、姚克勤、陆杰华,《新时期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探索——以深圳市为例》,《人口与健康》第1期;
2019,陆杰华、沙迪,《新时代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与战略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8,陆杰华、刘芹,《人口发展转向与中国人口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26;
2018,陈怡蓁、陆杰华,《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失业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验证》,《南方人口》第6期;
2018,胡雯、陆杰华,《机构改革应对老龄化新国情的战略安排》,《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2018,朱荟、 崔宝琛、陆杰华,《新时代生育政策配套体系建构的内涵、挑战及顶层设计探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10期;
2018,李悦、陆杰华,《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内涵、现状及挑战》,《人口计划生育》第11期;
2018,陆杰华,《新时代跨学科老龄健康研究的展望》,《中国社会工作》第23期;
2018,陆杰华、王馨雨,《影响老年人视力健康的社会、经济及健康因素探究——基于2014年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人口与发展》第03期;
2018,胡雯、陆杰华,《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改善民生顶层设计的要义解》,《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2018,陈心颖、陆杰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城镇结构失衡及其均衡化路径选择》,《东南学术》第04期;
2018,陆杰华、郭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人口流出的主要特征、问题及其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8,胡雯、陆杰华,《新一轮机构改革对改善民生顶层设计的要义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2018,陆杰华、张韵,《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死亡质量现状及其对策思考》,《河北学刊》第3期;
2018,陆杰华、沙迪,《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照护政策的探索实践与改革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02期;
2018,陆杰华、阮韵晨,《新时代呼唤人口学研究的新格局》,《中国社会工作》第08期;
2018,陆杰华、张莉,《中国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验证》,《人口学刊》第2期;
2018,陆杰华,《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主要思路及其战略构想》,《人口研究》第01期;
2018,陆杰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养老风险”专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1期;
2018,陆杰华、张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探究——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视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17,陆杰华、周婧仪,《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第11期;
2017,陆杰华、韦晓丹,《“全面两孩”政策下大龄二孩家庭亲子/同胞关系的调适机理探究》,《河北学刊》第06期;
2017,陆杰华、阮韵晨、 张莉,《健康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探讨:内涵、主要障碍及其方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05期;
2017,陆杰华、阮韵晨,《婚姻匹配结构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05期;
2017,陆杰华、刘柯琪,《社会治理背景下的老年群体管理》,《中国发展观察》第17期;
2017,陆杰华、孙晓琳,《环境污染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理探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04期;
2017,陆杰华、王晓明,《制约医养结合深度融合的瓶颈性问题及改革路径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7期;
2017,郭冉、陆杰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的实证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06期;
2017,韦晓丹、陆杰华,《季节性候鸟老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北京社会科学》第05期;
2017,张韵、陆杰华,《痛苦抑或安详:中国老年人临终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究》,《人口与发展》第2期;
2017,陆杰华、郭冉,《基于地区和社区视角下老年健康与不平等的实证分析》,《人口学刊》第2期;
2017,陆杰华、张莉,《聚焦全面两孩政策实施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综述及2017年展望》,《中国发展观察》第Z1期;
2017,陆杰华、李月、郑冰,《中国大陆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评健康相互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CLHLS数据的检验》,《人口研究》第01期;
2017,郑志刚、陆杰华,《中国语境下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相关概念的关系界定》,《老龄科学研究》第01期;
2017,陆杰华、伍海诚,《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特色临终关怀体系建构的若干思考》,《新视野》第1期;
2016,郑志刚、陆杰华,《北京市涉老企业和涉老民办非企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老龄科学研究》第8期;
2016,陆杰华、郭冉,《从新国情到新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05期;
2016,陆杰华、阮韵晨,《老龄化新常态背景下城市居家养老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城市观察》第05期;
2016,陆杰华、廖梦莎、孙倩璐,《认识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把握新机遇——中国人口学会2016年年会综述》,《人口研究》第8期;
2016,陆杰华、伍海诚,《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重构》,《东岳论丛》第8期;
2016,郑志刚、陆杰华,《我国涉老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现状研究》,《人口与发展》第04期;
2016,陆杰华、郭冉,《2015: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和述评》,《北京社会科学》第6期;
2016,陆杰华,《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完善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体系的思考》,《人口与发展》第3期;
2016,陆杰华、汤澄,《人口转变背景下风险家庭表现形式、成因及公共政策再建构》,《河北学刊》第3期;
2016,郑志刚、陆杰华,《中国语境下“涉老企业”名称来源分析及政策建议》,《老龄科学研究》第04期;
2016,陆杰华,《面向未来人口政策重构的理性思考——《人口生态重建》简评》,《世界知识》第07期;
2016,孙倩璐、陆杰华,《关于养老服务业税收政策创新的国际借鉴与启示的思考》,《老龄科学研究》第03期;
2015,陆杰华、张韵,《转型期中国死亡社会学的思考:现状、进展与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6期;
2015,陆杰华、阮韵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国民健康服务内涵探究》,《人口与计划生育》第12期;
2015,陆杰华、张芳、汤澄,《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引领人口发展新格局——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人口研究》第06期;
2015,陆杰华,《首都人口调控背景下的居住证制度设计》,《北京观察》第11期;
2015,陆杰华、李月,《居住证制度改革新政:演进、挑战与改革路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2015,陆杰华、郭冉,《“十三五”时期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及改革思路》,《人口与计划生育》第11期;
2015,陆杰华、李月,《中国大陆轻度认知障碍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口学刊》第5期;
2015,胡晓、陆杰华,《城市功能定位与其人口规模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第8期;
2015,陆杰华等,《我国高龄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人口与社会》第3期;
2015,陆杰华、张韵,《2014: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北京社会科学》第7期;
2015,陆杰华,《应尽快出台严格禁止“两非”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报》2015年月11日;
2015,陆杰华、汤澄,《公平视域下的中国老龄政策体系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5,陆杰华、王伟进,《现阶段我国城市层级格局的主要特点及政策意涵分析——基于城市组织和整合功能的视角》,《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15,王伟进、陆杰华,《异质性、家庭支持与中国高龄老人的死亡率:虚弱度模型的应用》,《人口学刊》第01期;
2015.Wen Hu, Jiehua Lu, "Associations of Chronic Conditions, APOE4 Allele, Stress Factors, and Health Behaviors with Self-rated health". BmcGeriatrics;
2015.Lu Jiehua, Wang Xiaofei, "Chinese Women's Family Status: Analysis ofChinese Decennial Survey, 1990-2010". Women, Gender and research, No. 1;
2014,陆杰华、王笑非,《澳门外地雇员的基本现状、变化趋势及相关政策体系分析》,《澳门研究》第3期;
2014,陆杰华、卢镱逢,《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当下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14,陆杰华,《浅议居住证制度与人口调控》,《人口与计划生育》第12期;
2014,陆杰华,《中国式养老的国家挑战与战略选择》,《高科技与产业化》第12期;
2014,陆杰华、缪巧霞,《继往开来,奋发有为,进一步推动人口科学繁荣——“中国人口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综述》,《人口研究》,第6期;
2014,陆杰华、张韵,《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视角:“预前”与“预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6期;
2014,陆杰华、缪巧霞、卢镱逢,《生命政治视角下我国社区型养老模式再思考》,《老龄科学研究》第10期;
2014,薛伟玲、陆杰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内旅游业发展前景的实证分析——基于边限协整检验》,《北京社会科学》第09期;
2014,王伟进、陆杰华,《关于最新户籍改革<意见>的多视角解读》,《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9期;
2014,黄匡时、陆杰华,《中国老年人平均预期照料时间研究——基于生命表的考察》,《中国人口科学》第04期;
2014,陆杰华、李月,《2012-2013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14,陆杰华、王伟进,《当代中国城市层级体系的变迁特点分析——基于2001年和2011年地级市的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4,王伟进、曾毅、陆杰华,《中国老年人的被动吸烟状况与其健康风险——基于个人生命历程的视角》,《人口研究》第01期;
2014,陆杰华,《生育新政:改革的意义及挑战与出路》,《中国科学报》2014年1月13日;
2014,陆杰华、李月,《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以北京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
2014.Jiehua Lu and Xiaofei Wang.
"Chapter 3: Changing Patterns of Marriageand Divorce in Today’s China". Isabelle and Gu, Baochang (eds.), Analyzing China's Population: Social Change in a New Demographic Era. Berlin: Springer;
2013,陆杰华、卢镱逢,《首都经济圈推进中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题资料汇编,2013年12月1日会议;
2013,郑真真、陆杰华、刘爽,《流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服务:相关政策、现状与需求》,《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第11期;
2013,郑志刚、陆杰华,《关于老年人电脑学习教材评价体系的探索》,《老龄科学研究》第11期;
2013,陆杰华、左罗,《社会管理语境下的互联网管理》,《北京观察》第10期;
2013,陆杰华、张金慧,《我国城市老年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老龄科学研究》第3期;
2013,陆杰华等,《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与政策支持体系》,《城市观察》第4期;
2013,陆杰华、王笑非,《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照护体系的时代创新》,《上海城市管理》第4期;
2013,郑志刚、陆杰华,《老年计算机教育教材内容研究》,《成人教育》第07期;
2013,陆杰华、王笑非,《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状况变化分析》,《北京社会科学》第3期;
2013,郑志刚、陆杰华,《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老年人门户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应用研究》第09期;
2013,陆杰华、黄匡时,《对建构流动人口福利保障政策体系的思考》,《人民论坛》第11期;
2013,陆杰华、韩承明,《论小城镇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第1期;
2013,陆杰华,《逐步解决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北京观察》第1期;
2013,陆杰华、朱荟,《2011: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学刊》第1期;
2013,陆杰华、朱荟,《中国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收录在韩文版的《韩国、中国和日本人口变化及其影响》一书,KIHASA出版社(韩文版);
2012,陆杰华,《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北京观察》第12期;
2012,陆杰华、黄匡时,《关于创新首都人户分离人口服务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2012年12月1日;
2012,王伟进、陆杰华,《城市化水平的空间依赖研究》,《人口学刊》第1期;
2012,郑志刚、 陆杰华、曾序春,《基于时空评价模型的深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绩效评估》,《中国全科医学》第25期;
2012,陆杰华,《一生的“政协元素”》,《北京观察》第08期;
2012,黄匡时、 陆杰华、 科克·斯考特,《中国高龄老人的老化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口研究》第04期;
2012,郑志刚、陆杰华,《面向老年人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第05期;
2012,陆杰华、王伟进,《城市化背景下我国户籍改革新政的理论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5期;
2012,薛伟玲、陆杰华,《基于性别差异的老年日常健康照料成本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04期;
2012,陆杰华,《规范早期教育市场》,《北京观察》第05期;
2012,朱荟、陆杰华,《宗教参与对我国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分析》,《人口研究》第01期;
2012,陆杰华、朱荟,《2010: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01期;
2012,薛伟玲、陆杰华,《基于医疗保险视角的老年人医疗费用研究》,《人口学刊》第01期;
2011,陆杰华、朱荟,《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首都外国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的理论思考》,《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12月1日;
2011,黄匡时、陆杰华,《中国人口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11月18日;
2011,陆杰华、朱荟,《关于社会管理框架中的人口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城市观察》第05期;
2011,《人口研究》编辑部、陆杰华、于学军、原新、黄荣清,《世人瞩目的六普:轨迹、解读与思考》,《人口研究》第03期;
2011,黄荣清、段成荣、陆杰华、黄文香、张强,《北京人口规模控制》,《人口与经济》第03期;
2011,陆杰华、田峻闻,《欧美国家养老保障的制度建设与中国借鉴》,《上海城市管理》第03期;
2011,陆杰华、卓杰,《社会管理与公民社会》,《北京观察》第04期;
2011,陆杰华、田传兵,《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进展、挑战与前景》,《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3期;
2010,陆杰华、黄匡时,《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兼论“人口均衡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系》,《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10月22日;
2010,陆杰华、黄匡时,《关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几点理论思考》,《人口学刊》第5期;
2010,陆杰华、朱荟,《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现实困境与出路》,《人口研究》第4期;
2010,陆杰华,《中国人口变化与食物安全:现实与出路》,《世界环境》第04期;
2010,陆杰华,《回眸60年人口变化轨迹 谋划未来人口发展方略——评《新中国人口六十年》》,《人口与经济》第03期;
2010,陆杰华,《以人为本视野下生育关怀的理论思考》,《人口与发展》第01期;
2010,陆杰华、薛伟玲,《关于新时期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理论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1期;
2010,陆杰华、卓杰,《“十二五”北京将迎来迅猛老龄化浪潮》,《北京观察》第01期;
2010,陆杰华、肖周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口学发展——回顾、评述与展望》,《人口学刊》第01期;
2009,陆杰华、陈平,《以人为本 着眼长远 构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长效机制》,《人口与经济》第03期;
2009,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发展与创新的若干思考》,《北京观察》第03期;
2009,王明宣、陆杰华,《关于当代中国女性流动人口性别认同的研究》,《China Population Today》第01期;
2009,陆杰华等,《2008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1期;
2009,陆杰华、傅崇辉、张丽萍、王广州等,《新时期首都劳动年龄人口文化素质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1期;
2008,陆杰华、田丰,《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国策》,《北京观察》第10期;
2008,陆杰华、肖周燕,《构建公众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北京观察》第07期;
2008,陆杰华、王茗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福利保障:现状、挑战与思路述》,《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6期;
2008,陆杰华、肖周燕、顾林枝,《2007: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和评述》,《人口研究》第3期;
2008,陆杰华、王茗萱,《现阶段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福利保障:现状、挑战与思路》,《中国社会服务政策与家庭福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会议论文集;
2008,陆杰华、吕智浩,《完善农村低保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北京观察》第02期;
2008,陆杰华、肖周燕,《2006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01期;
2008,陆杰华、白铭文、 柳玉芝,《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意愿研究——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为例》,《人口学刊》第1期;
2007,陆杰华,《快速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挑战与对策》,《甘肃社会科学》第6期;
2007,陆杰华、杜鹏、杨文庄,《新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点的调查与思考——以百万人口大县为例》,《人口研究》第5期;
2007,陆杰华、肖周燕,《新时期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人口和计划生育》第9期;
2007,陆杰华,《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理论视野》第09期;
2007,陆杰华、吕智浩,《培育首都奥运会特许产品经济面临的矛盾及对策建议》,《北京观察》第08期;
2007,陆杰华、吕智浩,,《北京市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京观察》第05期;
2007,尹德挺、陆杰华,《中国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分析——HLM模型在老年健康领域中的应用》,《人口研究》第02期;
2007,陆杰华、尹德挺,《北京“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面临的挑战及政策思路》,《新视野》01期;
2006,赵俭、陆杰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路径选择分析》,《经济问题》第08期;
2006,任强、陆杰华,《北京市未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及调控思路》,《人口与经济》第04期;
2006,陆杰华、史晶、傅可,《搭建学科发展的平台,推动人口期刊的繁荣——“人口学期刊编者、作者、读者对话会”综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4期;
2006,陆杰华、章颖新,《老龄产业21世纪中国的朝阳产业》,《北京观察》第06期;
2006,段成荣、王金营、宋健、王放、黄荣清、陆杰华,《新世纪之初的中国人口变化》,《人口研究》第03期;
2006,陆杰华、王烨,《人口要素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现状与趋势分析》,《人口与经济》第03期;
2006,陆杰华、史晶,《首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及政策思路》,《北京观察》第05期;
2006,陆杰华,《科学设立北京人口规划多元目标》,《中国国情国力》第03期;
2006,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5: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1期;
2006,杨道兵、陆杰华,《我国劳动力老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人口学刊》第01期;
2005.Lu Jiehua, Wang Hongbo, and Pan Yi, "Determints Affecting Longevity atCounty Level in China",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1;
2005,陆杰华等,《应对“六大挑战”实现“六大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第11期;
2005,陆杰华,《人口规划中几个突出的问题》,《北京观察》第10期;
2005,陆杰华,《透视流动人口:新特点、新问题与新视角》,《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5期;
2005,张金辉、陆杰华,《城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状况调查》,《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第02期;
2005,陆杰华、傅崇辉、张金辉、曾序春,《结构方程模型在妇女生育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人口研究》第2期;
2005,陆杰华,《超低生育率现象:现实、判断与应对》,《市场与人口分析》第4期;
2005,宋健、姚远、陆杰华、张敏才、杨文庄,《中国的人口,安全吗?》,《人口研究》第02期;
2005,陆杰华、洪旺全、 傅崇辉、忽新泰,《关于构建新时期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新机制的设想》,《人口与计划生育》第04期;
2005,尹德挺、陆杰华、 忽新泰、 向玮,《影响流动人口流动间隔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南方人口》第01期;
2005,陆杰华、肖周燕、王烨,《2004: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1期;
2004,潘漪、陆杰华,《农村土地养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S1期;
2004,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倪海儿、张金辉、蔡文媚,《人口增长和消费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以舟山为例》,《人口学刊》第05期;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
2004,陆杰华、傅崇辉,《关于我国人口安全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研究》第03期;
2004,陆杰华,《梳理人口发展的脉络,填补人口研究的空白——评《新中国人口五十年》》,《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3期;
2004,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领域的基本框架以及政策建议》,《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会议论文集;
2004,陆杰华、周辉,《2003: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2期;
2004,陆杰华等,《中国县(区)人口长寿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与经济》第5期;
2003,翟振武、刘爽、宋健、段成荣、陆杰华,《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口研究》第5期;
2003,李建新、沈丽、陆杰华、王广州,《舟山渔民人口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证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6期;
2003,倪海儿、陆杰华,《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应用生态学报》第06期;
2003,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蔡文媚、蒋耒文、倪海儿,《人口、消费、技术模式变化对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舟山渔场为例》,《人口与经济》第3期;
2003,倪海儿、陆杰华,《舟山渔场主要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人口与经济》第04期;
2002,倪海儿、陆杰华,《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动态解析》,《水产学报》第04期;
2002,陆杰华、蔡文媚、李建新、王广州、蒋耒文,《我国人口与海洋渔业资源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人口与经济》第03期;
2002,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吕萍,《经济转型期我国人口变化对水产品消费的影响》,《经济问题》第4期;
2002,张磊、陆杰华、吕萍,《2001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人口研究》第1期;
2002,陆杰华,《我国老龄产业研究评述及展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2001,翟振武、刘爽、段成荣、宋健、陆杰华,《中国人口学专业人才的培训与需求》,《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6期;
2001,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蔡文媚,《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渔业消费品影响的仿真分析──以舟山市为例》,《人口研究》第4期;
2001,于学军、陆杰华、刘鸿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第4期;
2001,陆杰华、王广州、李建新、蔡文媚,《人口与市场因素对海洋水产品消费影响的仿真发分析—以舟山市为例》,《人口研究》第4期;
2001,陆杰华,《开发式扶贫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第3期;
2001,牛建林、陆杰华,《未富先老与性别比偏高──从五普数据话我国人口的症结》,《中国改革》第06期;
2001,陆杰华,《完善社会控制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中国中西部地区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3期;
2001,陆杰华、陆杰荣,《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定量评估分析》,《社会科学辑刊》第02期;
2000,陆杰华、陈谊、陈功、杨宏星,《关于发展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若干思考》,《南方人口》第4期;
2000,陆杰华、雷君邦,《城市计划生育楼院管理制度初探》,《人口与计划生育》第5期;
2000,陆杰华、王广州、彭琰,《我国省际投资水平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证分析——兼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劳动力市场配置》,《西北人口》第4期;
2000,陆杰华、彭琰,《中国低生育水平的经济学后果研究》,《经济问题》第9期;
2000,陆杰华、于学军,《稳定低生育水平 迎接西部大开发——甘肃省酒泉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活动综述》,《市场与人口分析》第4期;
2000,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第4期;
2000,陆杰华、王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变化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研究》,《人口研究》第3期;
2000,陆杰华,《贫困地区个体职业教育及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凤城和龙胜为例》,《社会科学辑刊》第3期;
2000,尤丹珍、陆杰华,《1999: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00,于学军、 陆杰华、李建新、陈功、楚军红,《中国西部大开发——人口与计划生育要先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第2期;
2000,陆杰华,《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农业经济》第4期;
2000,王广州、童玉芬、陆杰华,《北京流动人口滞留时间及影响强度分析》,《人口与经济》第2期;
2000,陆杰华,《转型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及改革思路初探》,《市场与人口分析》第1期;
1999,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人口与经济》第06期;
1999,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存量与减缓贫困的实证研究》,《西北人口》第4期;
1999,王洪波、陆杰华,《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儿”》,《中国改革》第09期;
1999,陆杰华,《在扶贫中开发人力资源》,《中国改革》第08期;
1999,陆杰华、楚军红、朱海燕,《我国城市购买力水平评估与营销意义》,《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1999,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回顾与评述》,《人口与经济》第6期;
1999,陆杰华,《改关于发展生殖健康产业的两点思考》,《人口与经济》第6期;
1999,陆杰华,《农村地区优生优育服务市场的潜力研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个案研究》,《人口研究》第1期;
1998,吴忠、陆杰华,《消费群体特征与产品策略确定》,《人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5期;
1998,陆杰华,《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经济收益的实证分析》,《人口与经济》第3期;
1998,顾鉴塘、陆杰华,《人口学研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应用──中国实用人口学发展浅说》,《人口研究》第2期;
1998,陆杰华,《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研究》,《人口研究》第1期;
1996,陆杰华,《国康实业──以人为本 着眼未来》,《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3期;
1996,陆杰华,《中国省际人口、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03期;
1996,张纯元、陆杰华,《浅谈人口学在市场细分化中的作用》,《市场与人口分析》第1期;
1996,陆杰华、张风雨,《贫困地区劳动力的素质与经济增长》,《辽宁大学学报》第2期;
1996,陆杰华,《论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生育观现代化》,《西北人口》第1期;
1995,陆杰华,《人口统计与市场营销》,《百科知识》第3期;
1995,陆杰华、达德利L·鲍斯顿、史蒂芬H·默道科,《制约贫困地区农民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四个贫困县个案研究》,《人口与经济》第6期;
1995,林富德、陆杰华,《十二亿人口的人口学意义,并论其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第2期;
1995,陆杰华、于学军,《中国工商人口学的兴起及发展前景》,《市场与人口分析》第2期;
1994,陆杰华、王凤梅、张玉坡,《生态农业·人口控制·脱贫致富——辽宁省大黑山村生态农业示范村调查》,《西北人口》第03期;
1994,陆杰华,《北大人口所举办工商与市场人口学讲习班》,《市场与人口分析》第01期;
1993,陆杰华、王凤梅、吴玉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中的作用—来自辽东地区两个县乡的调查》,《人口与经济》第4期;
1993,陆杰华、闵学文,《辽宁省人口控制政策与人口转变模式新探》,《辽宁大学学报》第4期;
1992,陆杰华、王凤梅、何堤,《贫困地区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生育意愿分析》,《西北人口》第4期;
1992,陆杰华、王凤梅,《贫困地区农户家庭生活质量的调查》,《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4期;
1991,尹文耀、何堤、陆杰华,《小城镇和小城镇体系的基本人口结构》,《人口研究》第04期;
1991,尹文耀、陆杰华,《辽宁城市化宏观模式转换初探》,《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2期;
1989,陆杰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老年问题特点》,《辽宁大学学报》第3期;
1989,尹文耀、陆杰华、张兰霞、刘贵平、刘少刚,《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模式及其发展对策——辽宁大型专业市场西柳镇调查》,《中国人口科学》第02期;
1988,陆杰华,《浅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辽宁大学学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