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研究设计
    -- 1998、2000、2002、2005、2008和2011年调查样本分布

    -- 数据搜集与质量控制
 
   -- 应用本调研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 本项目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学术会议
    -- 利用本项目搜集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科研成果, 1998-2013
    -- 本项目部分新的研究发现举例
    -- 数据分享与开发应用

    --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又名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在国际科研项目招标(中标率15%左右)激烈竞争中获胜,得到美国老龄研究院资助,并有北京大学的配套投入,于1998年正式启动。本项目于2001年经卫生部推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家特别委托项目;2002年获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资助;200412月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 的资助;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在人员培训与国际研讨会方面提供了资助。CLHLS在2008年及之前的调查工作由美兰德信息公司执行;2008年以后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本项目主持人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与杜克大学教授及北大老龄健康与家 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本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郭志刚教授、李玲教授、柳玉芝副教授、涂肇庆教授、萧振禹教授、曾毅教授、张纯 元教授;本项目的调查组织协调工作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萧振禹教授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柳玉芝副教授负责。James W. Vaupel教授为包括本项目的美国、中国、德国、丹麦、意大利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国际对比研究网络的协调人。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根据我国学者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人迅猛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人及2050年的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五十年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4%,等于65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2倍,等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6.1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65-6980-8490-94100-105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5%20%40% >60%

   从实际数据来看,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11亿(占总人口的8.2%)。在中等或低死亡率假设下,中国65+岁老人2050年上升到3.37亿-4.0亿(占总人口的23.9%-26.9%)。在日常生活中最可能需要照料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在2010年达到了1930万人,并将快速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80+岁高龄老人数量将达到1.07亿-1.5亿(Zeng and George, 2010; Zeng, Chen and Wang, 2012)。2000年至2050年中国高龄老人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大约为4.4%-5.1%,这一增长率等于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两倍之多(U.N.,2009)。

    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最快的人群; 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因为80岁以下老人多数生活能够自理,而80岁 及以上老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旨在更好地理解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与生物学因素,为科学研究、 老龄工作与卫生健康政策信息依据填补空白。具体而言,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促进学科发展:

    -- 为什么有的老人健康长寿无疾病直至逝世,而有的老人长期体弱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与遗传因素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

    -- 如何通过更好的了解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来减少照料老人的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

    -- 如何通过家庭代际转换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来缓解迅猛增加的老人健康照料的经济负担?

    -- 如何通过研究老龄健康来推动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 如何通过研究老龄健康来扩大非常可观的老年人群健康消费的内需与投资?

    -- 如何通过老龄健康的研究与实践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人类如何达到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

     以上研究课题是人口学、老年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生命科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家们面临的亟待攻克的科学难 题。这些难题的攻克不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政府老龄工作科学决策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老人迅猛增加的严峻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设计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基线调查于1998年进行,随后的跟踪调查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11年进行。CLHLS基线调查和跟踪调查涵盖了中国31个省中的23个,被调查的23个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涵盖区域总人口在1998年基线调查时9.85亿,在2010年总人口为11.56亿,大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5%。我们在22个调研省份(不包括海南省)中随机选择大约一半的市/县作为调研点进行调查。

    在1998年,CLHLS对8,959位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2000年对11,161位80+岁高龄老人进行了调查。由于本项目自1998年正式启动以来成果突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总部在专家反复论证基础上,于2002年初破例从总部直接拔款资助本项目。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这一特别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下拔的国家重点委托项目资助,及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的部分配套资助,我们将CLHLS2002年及以后的调研年龄范围扩大到65岁及以上老人: 除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外, 2002年调查新增了4894 位65-79岁老人子样本(与高龄老人子样本选取方法类似)。另外,于2002和2005年在8个省市(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增加了4478位老人的35-65岁成年子女子样本。

    在随机选中的县、县级市、区调查点中,我们的1998年基线调查试图对所有的存活百岁老人在其自愿前提下进行入户访问,并在自愿前提下入户访问事先根据百岁老人编号按我们抽样设计原则随机给定年龄与性别的80-89岁及90-99岁高龄老人各一名,以达到80-89岁及90-99岁调查老人人数及性别分布与百岁老人调查对象大致相同的目标。我们的2000、2002、2005与2008年调查亦对随机选中的县级市与区中所有的百岁老人(包括上次调查被访,本次调查仍存活的百岁老人及上次调查未曾被访,而本次调查新进入百岁的老人),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入户访问。对上次调查被访, 而在本次调查时仍然存活的65-99岁老人进行跟踪随访。对上次调查被访、而本次调查时已死亡的老人则访问其家属,搜集老人死亡年月、死因、死前健康与生活自理能力等信息。为了保证跟踪调查的连续性与不同时点的可比性,在2000、2002、2005、2008年的跟踪调查中,对死亡老人,我们按同性别、同年龄的原则就近递补样本。在2011年第六次跟踪调查中,我们在除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之外的其他调研地区进行了不新增替补受访者、而仅随访的跟踪调查(在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仍然新增受访者来替补已故被访者)。

    在2008年调查中,我们还从大约14,000位年龄在40-110岁的自愿受访者中收集了唾液DNA样本,在2009年和2012年的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的调研中,我们采集了约4800位被访者的血液和尿样样本。另外,在1998年的基线调查中,我们搜集了4,116名80+岁高龄老人的指尖血样样本。

    在2009年和2012年的健康长寿典型地区调查中,除了入户访问调查过程采取与其他所有调研点相同的问卷之外,还有专业医务人员对受访者进行健康体检,并对被访者的血液及尿液样本进行健康生化检测。这些被选中的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属于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评定发布的“中国长寿乡”,其评定标准包括特别高密度的百岁老人和九十多岁的长寿老人、高平均期望寿命、以及一系列区域健康和环境指标,包括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高质量的生存环境等等。

199820002002、2005、2008和2011年调查样本分布

                                   表1.我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样本的年龄、性别分布

年龄

存活被访者

死亡老人 
(询访其家属)

跟踪

新增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1998 基础调查

80-89

---

---

---

1,787

1,741

3,528

1,787

1,741

3,528

---

---

---

90-99

---

---

---

1,299

1,714

3,013

1,299

1,714

3,013

---

---

---

100+

---

---

---

481

1,937

2,418

481

1,937

2,418

---

---

---

合计

---

---

---

3,567

5,392

8,959

3,567

5,392

8,959

---

---

---

2000 跟踪调查

80-89

996

1,048

2,044

1,471

1,403

2,874

2,467

2,451

4,918

339

262

601

90-99

720

907

1,627

925

1,260

2,185

1,645

2,167

3,812

574

612

1,186

100+

262

891

1,153

256

1,022

1,278

518

1,913

2,431

348

1,213

1,561

合计

1,978

2,846

4,824

2,652

3,685

6,337

4,630

6,531

11,161

1,261

2,087

3,348

2002跟踪调查

35-65

---

---

---

3,132

1,346

4,478

3,132

1,346

4,478

---

---

---

65-79

---

---

---

2,456

2,438

4,894

2,456

2,438

4,894

---

---

---

80-89

1,454

1,411

2,865

673

672

1,345

2,127

2,083

4,210

481

367

848

90-99

948

1,236

2,184

590

858

1,448

1,538

2,094

3,632

543

677

1,220

100+

277

917

1,194

442

1,685

2,127

719

2,602

3,321

292

930

1,222

合计

2,679

3,564

6,243

7,293

6,999

14,292

9,972

10,563

20,535

1,316

1,974

3,290

2005跟踪调查

35-65

2,183

820

3,003

---

---

---

2,183

820

3,003

30

5

35

65-79

1,849

1,805

3,654

959

935

1,894

2,808

2,740

5,548

271

228

499

80-89

1,147

1,231

2,378

741

748

1,489

1,888

1,979

3,867

721

627

1,348

90-99

522

824

1,346

943

1292

2,235

1,465

2,116

3,581

855

1,085

1,940

100+

158

600

758

360

1462

1,822

518

2,062

2,580

450

1,636

2,086

合计

5,859

5,280

11,139

3,003

4,437

7,440

8,862

9,717

18,579

2,327

3,581

5,908

2008跟踪调查

35-65

---

---

---

1,909

1,894

3,803

1,909

1,894

3,803

---

---

---

65-79

1,437

1,417

2,854

822

610

1,432

2,259

2,027

4,286

221

172

393

80-89

975

1,011

1,986

1,175

1,117

2,292

2,150

2,128

4,278

542

420

962

90-99

775

1,066

1,841

1,137

1,643

2,780

1,912

2,709

4,621

884

1,052

1,936

100+

169

625

794

498

2,086

2,584

667

2,711

3,378

430

1,507

1,937

合计

3,356

4,119

7,475

5,541

7,350

12,891

8,897

11,469

20,366

2,077

3,151

5,228

2011跟踪调查

35-65

1

0

1

270

238

508

271

238

509

4

2

6

65-79

1,493

1,325

2,818

219

112

331

1,712

1,437

3,149

210

127

337

80-89

1,165

1,188

2,353

151

136

287

1,316

1,324

2,640

549

399

948

90-99

918

1,275

2,193

99

141

240

1,017

1,416

2,433

988

1,204

2,192

100+

225

815

1,040

62

355

417

287

1,170

1,457

437

1,722

2,159

合计

3,802

4,603

8,405

801

982

1,783

4,603

5,585

10,188

2,188

3,454

5,642

六次调查累计 (199820002002200520082011)

35-65

2,184

820

3,004

5,311

3,478

8,789

7,495

4,298

11,793

34

7

41

65-79

4,779

4,547

9,326

4,456

4,095

8,551

9,235

8,642

17,877

702

527

1,229

80-89

5,737

5,889

11,626

5,998

5,817

11,815

11,735

11,706

23,441

2,632

2,075

4,707

90-99

3,883

5,308

9,191

4,993

6,908

11,901

8,876

12,216

21,092

3,844

4,630

8,474

100+

1,091

3,848

4,939

2,099

8,547

10,646

3,190

12,395

15,585

1,957

7,008

8,965

合计

17,674

20,412

38,086

22,857

28,845

51,702

40,531

49,257

89,788

9,169

14,247

23,416

数据搜集与质量控制

数据搜集 
1.总体概貌

基 础调查与跟踪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个人及家庭基本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家庭结构,对本人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状况的自我评价,性格心理特征,认知功能,生 活方式,日常活动能力,经济来源,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生病时的照料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与医疗费支付者等九十几个问题共一百八十多个子项。同时,担任调 查员的医学院校学生或当地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了最基本的健康体检(体重、身高、血压、心跳、肢体活动能力,患病史)。除了按上述问卷内容访问前次调查被 访、本次调查仍然存活老人外,我们访问了1998-2000年间、2000-2002年间、2002-2005年间、2005-2008年间,以及将访问2008-2011年间死亡老人的家属以此搜集死亡老人死亡时间、死因、临终前一段时间的健康与痛苦状况(如卧床不起天数与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长短等),临终前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医疗费开支与支付者等信息(存活与死亡者问卷可在中心网站下载)。

 

2. 健康状况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从多种维度调查了被访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活动能力(ADL)

  • 每一期调查我们均对每位被访者收集了反映生活自理能力的六个项目(Katz指数,Katz et al. 1983):洗澡、穿衣、室内活动、上厕所、吃饭、控制大小便。这六个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E节第一部分,变量名为E1到 E6。变量名在每期调查中均保持不变。

(2) 器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ADL)

  • 器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共有八项,包括能否到邻居家串门、举起5公斤重物、洗衣服、做饭等等。这八个问题在1998年和2000年的调查中未进行收集。这些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E节第二部分,变量名为E7到 E14。变量名在2002年至2011年调查中一致

(3) 功能受限状况

  •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来测量躯体功能受限状况:手能否触及后腰、手能否触及颈根、能否从椅上站起来、能否从地上捡书、以及原地转圈所需的步数。从2002年起,问卷中又新增手臂能否上举。这些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G节中间部分,除1998年调查时变量名为G10、G11、G13及G14以外,后续年份调查变量名均为G8、G9、G11与G12。

(4) 认知功能

  • 中 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使用认知功能简易量表(MMSE)来测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Folstein, Folstein, and McHugh 1975)。认知功能简易量表包括五个主要方面:方向定位能力(一般能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理解和自我协调能力,共24 个问题。除一分钟内说出食物名字数量这一问题占7分外,其余每个问题在回答正确时得一分,不正确则得零分。认知功能简易量表的总分为30,得分低表示认知 能力较差。所有问题必须由被访老人亲自回答,不能由他人代答。如果被访老人有困难不能回答认知功能问题,那么,调查员在问卷所设计的问题中必须选择一个被访老人不能回答的原因。这些问题的变量名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C节。
  • 认 知功能简易量表的中国版本力图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状况,问题力图使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中国高龄老人易于理解和便于回答(Zeng &Vaupel 2002)。基于Folstein等人(1975)原始认知功能简易量表所改编的几个类似的中国版认知功能简易量表已被证明对于中国老年人群是可靠和有效 的(Shyu and Yip 2001; Yu et al. 1989; Zhang et al. 2006)。根据Folstein等人(1975)的看法,认知功能可分成四个等级:认知健全(得分为24-30)、轻微缺损(得分为18-23)、中等 缺损(得分为10-17)以及严重缺损(0-9分)。 一些研究者建议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比如中国老年人群)使用18分作为认知功能残障与无残障的分割点(见Zhang 2006)。在分析认知功能时,如何分组完全取决于研究目的和偏好。一些研究者使用二分法,另一些人使用连续型计分,还有些人使用定序分组。每种分类法都 有其优点和缺点。

(5) 自评健康

  • 关于被访老人的自评健康,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设计了一个“您觉得现在您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问题。该问题有五个选项: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这一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B节。该问题必须由被访老人亲自回答,不能由他人代答。如果被访老人不能回答,则调查员应在问卷上填报“不能回答”。

(6) 他评健康

  •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要求每一位调查员评价他/她所访问的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四个选项:(1) 相当健康 (2)比较健康 (3)身体虚弱 (4)体弱多病。这一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H节。

(7) 自评慢性病患病率

  •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要求每一位被访老人自报是否患有所列出的将近二十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有些是根据医生诊断的,但有些可能没有经过医院诊断。慢性疾病的种类每期调查均有所拓展。这些问题位于存活者调查问卷第G节。每期的变量名不同,请参见问卷或编码书。
  •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也向在相邻两次调查期间死亡的被访老人的家属收集了被访老人临终前患慢性疾病的状况。这些问题位于死亡者家属问卷中间部分。考虑到死亡老人家属回答这些问题的可靠性程度,2005年调查没有进行这些数据的收集。
  • 我们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报告显示被访老人自报的慢性疾病患病率与其他全国性调查的结果相似,充分说明被访老人自报的这些数据是可靠的。

3. PhenX指标 

  • 与之前五次调查不同的是,第六次(2011)跟踪调查新增了13个PhenX指标的数据(32个数据项目)。这些PhenX指标是根据国际知名的PhenX 调查工具包(https://www.phenxtoolkit.org/)中与老龄健康相关项目建立的,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PhenX 工具包提供了有关复杂特征(例如,健康老龄化)、复杂疾病、表型特征以及环境暴露程度的标准测量方式。使用这些标准化的PhenX测量方法有助于将来自各项研究的数据结合起来,作跨国和跨地区的比较分析。

数据质量评估 
 
我们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的数据质量是非常高的,包括年龄申报、死亡率、自报疾病以及其他绝大多数变量。


1. 年龄申报的准确性

  • 年 龄申报是健康长寿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项目。年龄高报会导致对高年龄段死亡率的低估 (Coale and Li 1991)。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认被访老人的年龄。首先,在数据搜集时我们使用了用户友善型表格,将被访老人申报的农历出 生日期转换成公历日期。调查员在搜集老人年龄时询问的是出生年月(而不是直接问年龄),调查结束后再通过计算其与调查日期之差得出被访老人的年龄,以避免 由于中国人计算虚岁的传统而引起混淆。其次,我们利用了与出生日期有关的其它信息,如家谱记录、身份证、户口登记手册等,来确认被访老人的年龄。第三,调 查员与监督人员也会通过调查被访老人的父母的年龄、兄弟姐妹的年龄、子女/孙子女的年龄以及被访老人结婚生育时的年龄等信息进行进一步确认。第四,中国老 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附加问题,让每一位调查员对被访者的年龄有效性进行判断。第五,若被访者报告其年龄超过105岁,调查员就会到 当地居委会或老龄委进行咨询予以佐证。如果问卷中发现有任何年龄不准确或者其它的逻辑问题,将针对这一特定问题进行再次入户访问或电话调查。
  • 通 过与瑞典、日本、英格兰、威尔士、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和智利的百岁老人的分布以及老人年龄申报诸多指标的对比,我们的实证分析证明中国老年人健 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中的老年人的年龄申报质量虽比瑞典、日本、英格兰、和威尔士差,但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几乎类似,比美国略好,比智利好得多。请参见下 文。 
    (1).Wang, Zhenglian; Zeng, Yi; Jeune, Bernard; and Vaupel, James W. (1998). Age validation of Han Chinese centenarians. GENUS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mography, Vol. LIV: 123-141. 
    (2).Zeng, Yi.; and Gu, Danan (2008). Reliability of Age Reporting among the Chinese Oldest-old in the CLHLS Data Sets. In Zeng Y., Poston, D., Vlosky, D.A, and Gu, D. (eds.).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pp. 61-7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Publisher.

2. 死亡和疾病评估

  •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除1998-2000年间所得到的90岁之前的死亡率有10%左右的低估外,其余相邻两次调查间隔期内(即2000-2002年,2002-2005年)各年龄上的死亡率没有低估现象。
  • 请参考以下文献: 
    (1). Gu, Dananand Dupre, M. E. (2008).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he 1998-2002 CLHLS Waves. In Zeng Y., Poston, D., Vlosky, D.A, and Gu, D. (eds.).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pp. 101-117).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Publisher.
    (2). Gu, Danan. (2007). General data assessment for the 2005 waves of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The technical report No. 2007-1.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USA.


3. 其他方面的数据评估

  • 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在主要健康变量以及其他变量的内部一致性上表现出较高的质量。
    请参考: 
    (1).顾大男、 曾毅. (2004).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载曾毅等主编《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第1章第3-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 Gu, Danan. (2008). General Data Assessment of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in 2002. In Zeng Y., Poston, D., Vlosky, D.A, and Gu, D. (eds.).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pp39-5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Publisher.
    (3).Zeng, Yi; Vaupel, James W.; Xiao, Zhenyu; Zhang, Chunyuang; and Liu, Yuzhi. (2001). The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and the activ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Population: An English Selection, 13(1): 95-116.
    (4).张文娟、顾大男、曾毅、柳玉芝.(2006). 《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第四次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6年7月,北京。

 

应用本调研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显示数据质量较高,但也有极个别问题在纵向上存在某些不一致性。请参见以上各种文献。下面为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用户就权数使用和缺失值处理提供一些信息。

1.权数

  • 由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在样本设计时对高寿老人、男性老人、城镇老人进行了超比例抽样,所以,当研究者利用本调研的数据计算变量的均值或分布以反映调查省份老年人口总体状况时或不同组间进行比较时,需要使用权数。当且仅当研究者只是对样本状况进行描述且不进行同群体间比较时,可以不用权数。也就是说,我们强烈建议在组间进行比较分析时使用权数。
  • 在多元回归中,只要研究者将年龄、性别和城乡变量加以控制,可以不用权数。实证研究发现当样本权数是因变量的函数时,非加权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必须要用权数。当权数仅是自变量的函数时,回归中是否使用权数存在正反两方面的看法。(请参见 Hendrikx 2002; Winship and Radnill 1994)。根据我们的经验,当权数不是因变量的函数时,加权结果和非加权结果两者在多数情况是相似的。研究者自己不妨可将加权和非加权的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
  • 文献参考: 
    1. Hendrikx, J.(2002). The impact of weights on standard error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Survey Computing, April 17,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K. available at http://www.asc.org.uk/Events/Apr02/Full/Hendrickx.doc (accessed onAugut 8, 2006). 
    2. Magee, L., and Robb, A.L., Burbidge, J.B. (1998). On the use of sampling weights when estimating regression models with survey data.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84(2), 251-271. 
    3. Winship, C, & Radbill, L. (1994). Sampling weight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Sociological Methods Research 23,230-257.
  • 很多网站也提供统计分析中如何使用权数的方法。比如UCLA Stat Computing Portal提供回归模型中如何使用加权方法的很多统计知识。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系为这一问题"I'm fitting a regression model to a survey that includes sampling weights. Should I use the weights in my analysis?"提供了的答案。

2.缺失值

  • 缺失值的分布、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处理,请参考以下文献:
    (1) 顾大男、 曾毅 (2004).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载曾毅等主编《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第1章第3-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 
    Gu, Danan. (2008). General Data Assessment of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in 2002. In Zeng Y., Poston, D., Vlosky, D.A, and Gu, D. (eds.). Healthy Longevity in China: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pp39-5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Publisher.  
    (3) Zeng, Yi; Vaupel, James W.; Xiao, Zhenyu; Zhang, Chunyuang; and Liu, Yuzhi. 2001. The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and the activ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Population: An English Selection, 13(1): 95-116.
    (4). 张文娟
    、顾大男、曾毅、柳玉芝(2006). 《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第四次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2006年7月。

 

本项目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学术会议

  • 人口研究方法与应用:健康老龄的人口生物学与多状态事件历史分析国际研讨会: 2012年10月16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的主旨是促进老龄人口研究方法与应用的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研究,而健康老龄的人口生物学与多状态事件历史分析是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  
  • 新时期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战略论坛: 2012年6月16日,在北京大学镜春园82号甲乙丙楼二层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论坛有三个鲜明的特色。其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协办,而且人口与就业司为本次论坛论文作者提供尚未公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可谓是学术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的一个开创性典范。其二,我们的2008论坛将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社会学家之间的探讨扩大,邀请到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科学家参会并发言,而本次论坛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大,增请了不仅关注商业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发展的著名企业家以及著名法学家与会,共同探讨人口与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其三,对人口与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问题讨论的范围更加集中,聚焦于若干尚有较大争议的、与现行生育政策调整直接相关的问题。
  •  
  • 香山科学会议:老龄健康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的综合交叉研究: 2011年6月29日至7月1日,以“老龄健康影响因素与保障机制的综合交叉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02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曾毅教授、杨焕明教授、胡鞍钢教授、强伯勤教授和蒋正华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来自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4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本次香山科学会议主要宗旨是:(a)跨自然和社会学科深入交流老龄健康研究最新研究成果;(b)推进为建立老龄健康友好型社会提供信息支持、目标设计和政策建议的跨学科研究;(c)大力倡导跨自然与社会科学综合交叉研究老龄健康的科学氛围,形成跨学科研究网络;(d)为建立中国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数据库和全国资源共享研究平台奠定学术基础。会议围绕四方面的中心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与深入讨论:(1)老龄健康发展趋势、相关宏观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2)老龄健康相关基因筛选的生物遗传学研究;(3)老龄健康的表观遗传和生物功能研究;(4)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研究。
  •  
  • 健康长寿的社会、环境及基因因素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 曾毅教授、杨焕明教授和金沃泊教授于2006年10月19-21日在北京共同主持召开了“健康长寿的社会、环境及基因因素研究前沿国际研讨会”。50多位 来自美国、中国、德国、法国、丹麦、芬兰、日本及韩国这一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介绍/讨论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会议的总结报告请浏览如下网站:http://www.xssc.ac.cn
  • 健康长寿国际会议: 2005年9月21-23日由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组织,在中国彭山市举办了健康长寿国际会议。会议交流论文24篇,参会学者达50位。参见会议日程

  • 国际健康期望寿命组织第17次年会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特别会议:2005年5月国际健康期望寿命组织在北京举办的第17次年会为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安排了一个特别会议。会上4位学者介绍了他们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数据所作的研究。

  • 美国老年学会第57次年会特别会议: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04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老年学会第57次年会上组织了一次研讨会。4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介绍了4篇论文,分发论文2篇。请参看会议日程。

  • 国际视角中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曾毅教授于2004年8月20-21日 在杜克大学组织了一次题为“国际视角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杜克大学主管国际事务及发展、跨学科研究的副教务长和亚太研究所共同资助。51与会学者介绍了22篇研究论文。请见会议日程和研讨会总结报告。

  • 中国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的国际研讨会:曾毅教授和金沃泊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罗斯托克马普人口研究所共同组织了“中国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的国际研讨会”。近20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学者以及12位中国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30篇论文。详见会议日程。

  • 老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全国研讨会:2004 年5月12-13日由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和国家老龄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在北京召开了“老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全国研讨会”。来自全国17所综合 大学、11家医学研究机构、10家中央及省、市社科院、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7家有关政府机构及8家新闻媒体共150余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人口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围绕“养老保障”、“老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老年生活质量及影响因 素”、“老年心理状况与健康长寿”、“家庭、环境、社会与长寿健康”、“老年照料与社区服务”、“老年妇女弱势群体及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老龄经济与照 料需求”、“健康长寿的社会科学及医学多学科研究”、“健康长寿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十个专题报告研究成果,讨论相关政策和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并为今后老龄 健康研究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此次会议收到论文76篇,其中直接应用“全国老年健康状况”跟踪调查数据的论文39篇。这次会议经过筛选后的论文已经以《中 国人口科学》增刊的形式出版。
  • 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经济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2004 年5月10-11日,国际人口联盟及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协调中心(总部设在新加坡)、国际人口联盟健康长寿委员会和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 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经济机遇与挑战国际研讨会”。20位国际学者和25位中国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与亚洲人口与可持续 发展协调中心出资邀请20名国际一流老龄与经济研究专家与会。国内有35名学者与会。会上中外学者宣读了35篇学术论文。
  • 中国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2001 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与国际人口联盟在北京共同组织了 “中国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约150位学者从多学科、多视角论述了影响中国(包括台湾省)老龄人健康长寿的各个要素。会后举办了老龄健 康研究方法国际培训班。研讨会与国际培训班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及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

  • 中国高龄老人的健康长寿研讨会:2001年3月2-3日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高龄老人的健康长寿研讨会” 。 11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1篇、论文摘要44篇。

 

相关报道项目自1998年开展以来,先后有众多媒体对项目的培训、调查等实际进展状况,以及围绕项目召开的多项国内外研讨会进行了报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民众介绍 项目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健康报、天津老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老年报生活时报、长江日报等近三十家全国性和地方报 纸;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BBC中文网、中国网、中国人口信息网、中国人口网、山西新闻网、东北新闻网、陕西新闻网等30多家网站。

 

利用本项目搜集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科研成果, 1998-2013

系列专著:

英文

《中国老人健康长寿研究: 人口学、社会经济和心理学视角》,学术著作;将由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 Publisher 2008年3月正式出版。本书由曾毅、Dudley L. Poston, 顾大男、Denese A. Vlosky 主编。

中文系列

系列之一:《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系列之二:《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学术著作;由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的学术研究集体成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同志为本书作序。全书4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费用获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

系列之三:《中国高龄老人图集》,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数据来源与系列之三相同,由曾毅、顾大男、萧振禹和陶立群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

系列之四:《中国高龄老人调查研究》,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由柳玉芝、原野等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学术期刊论文: 截止2013年3月底,本项目已出版中英文系列专著11本。利用本项目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的数据与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05篇,在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86篇,19篇中英文著作章节,国内外共19篇博士论文和32篇硕士论文。详细目录请另见成果纵览

向政府有关部门递交政策咨询报告

     利用本项目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的数据与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胡鞍钢与曾毅递交的关于高龄老人 的政策咨询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以及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为胡鞍钢与曾毅的报告发了文(全国老龄办发【2003】48号)。本项 目的“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与生活照料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咨询报告九篇,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报告一篇, 已分别呈送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和中国老龄协会。这些报告利用本项目收集的数据详细分析了高龄老人的经济状况、生理和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以及婚姻和 家庭状况,探讨了我国高龄老人养老方式的现状,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老龄产业的现状、问题、趋势以及对策。

本项目部分新的研究发现举例

  • 早期社会经济状况与高龄期健康老龄化。基 于本项目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相关因素下,儿童时期有病得到及时医治能够在高龄期分别降低生活自理能力失能、认知不健全和自评健康差的可能性18- 33%。研究还显示早年受过教育的高龄老人的存活率和健康存活率远高于没有受过教育的高龄老人。这些结果充分说明提高儿童医疗保健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将使每 一个人终身受益。
  • 晚育与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许多相关因素下,那些35岁以后生育的高龄老人比那些35岁之前结束生育的高龄老人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健康存活率。这种关系无论对女性还是对男性高龄老人而言均成立,但对女性高龄老人的有益作用更明显。
  • 美满幸福的婚姻有利于健康长寿。在控制个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家庭/社会支持和健康行为等变量下的多元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有配偶的高龄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比无配偶者低30%。研究还显示幸福美满的婚姻对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更明显,可达40%。婚姻的这种裨益作用对男性来说作用更大些。
  • 旅游和健身锻炼能促进健康长寿。在控制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社会支持与健康状况等一系列相关因素下,参与旅游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比不旅游的老年人降低20-30%。经常参与健身锻炼可以减少10%的死亡风险。参与锻炼的年数越长其效果越明显。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长寿秘诀之一。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躯体完好功能、认知健全能力从65-69岁到100-105岁直线下降。但生活满意度比例却基本不变。充分说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健康长寿。
  • 基于新发现的方法创新。基于本项目收集的老年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状况,我们发现经典的的多状态生命表方法因不考虑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而显著地低估了老年人的处于失能状态占余 寿的比例;我们拓展更新了经典的传统多状态生命表计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对我们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失能水平、掌握照料需求以及制定康复计划与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 临终前的失能和痛苦程度以及女性老人的劣势。基 于多个反映临终前失能和痛苦程度的数据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痛苦死亡的年龄差异并不显著;女性老人虽然寿命比男性长,但女性老人经历痛苦死亡的可能性比男 性大。与男性老人相比,中国女性老人无论在社会经济地位或存活时与临终前的健康状况均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劣势具有随龄增加趋势。

 

 

数据分享与开发应用

    1998年基础调查与后期五次跟踪调查原始数据已向广大学者与实际工作者们全面开放欢迎大家使用该数据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数据者只需从北大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网页上下载数据使用协议。双方签署数据使用协议后,我们将立即无偿提供。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柳玉芝副主任

电话:010-62756914

传真:010-62756843

E-mail: chafs@ccer.pku.edu.cn

网址:http://web5.pku.edu.cn/ag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