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研究设计
    -- 1998、2000、2002、2005、2008和2011年调查样本分布
    -- 数据搜集与质量控制
    -- 应用本调研数据应注意的问题
    -- 本项目组织或参与组织的学术会议
    -- 利用本项目搜集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科研成果, 1998-2013
    -- 本项目部分新的研究发现举例
    -- 数据分享与开发应用
    -- 联系人与联系方式
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又名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在国际科研项目招标(中标率15%左右)激烈竞争中获胜,得到美国老龄研究院资助,并有北京大学的配套投入,于1998年正式启动。本项目于2001年经卫生部推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国家特别委托项目;2002年获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资助;2004年12月起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 的资助;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在人员培训与国际研讨会方面提供了资助。CLHLS在2008年及之前的调查工作由美兰德信息公司执行;2008年以后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执行。本项目主持人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与杜克大学教授及北大老龄健康与家 庭研究中心主任曾毅,本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郭志刚教授、李玲教授、柳玉芝副教授、涂肇庆教授、萧振禹教授、曾毅教授、张纯 元教授;本项目的调查组织协调工作由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萧振禹教授负责;本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柳玉芝副教授负责。James W. Vaupel教授为包括本项目的美国、中国、德国、丹麦、意大利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国际对比研究网络的协调人。
根据我国学者与联合国人口司预测,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50万人迅猛增加到2020年的2700万人及2050年的一亿以上!本世纪上半叶五十年我国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4%,等于65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2倍,等于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6.1倍。调查数据表明,我国65-69,80-84,90-94与100-105岁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5%,20%,40%与 >60%。
从实际数据来看,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11亿(占总人口的8.2%)。在中等或低死亡率假设下,中国65+岁老人2050年上升到3.37亿-4.0亿(占总人口的23.9%-26.9%)。在日常生活中最可能需要照料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在2010年达到了1930万人,并将快速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80+岁高龄老人数量将达到1.07亿-1.5亿(Zeng and George, 2010; Zeng, Chen and Wang, 2012)。2000年至2050年中国高龄老人数量的平均年增长率大约为4.4%-5.1%,这一增长率等于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两倍之多(U.N.,2009)。
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最快的人群; 老龄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在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因为80岁以下老人多数生活能够自理,而80岁 及以上老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旨在更好地理解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与生物学因素,为科学研究、 老龄工作与卫生健康政策信息依据填补空白。具体而言,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旨在通过回答以下问题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促进学科发展:
-- 为什么有的老人健康长寿无疾病直至逝世,而有的老人长期体弱多病,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哪些个人、家庭、社会与遗传因素利于或不利于健康长寿?
-- 如何通过更好的了解老人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来减少照料老人的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
-- 如何通过家庭代际转换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来缓解迅猛增加的老人健康照料的经济负担?
-- 如何通过研究老龄健康来推动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 如何通过研究老龄健康来扩大非常可观的老年人群健康消费的内需与投资?
-- 如何通过老龄健康的研究与实践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人类如何达到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既长寿又健康的目标?
以上研究课题是人口学、老年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生命科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家们面临的亟待攻克的科学难 题。这些难题的攻克不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政府老龄工作科学决策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老人迅猛增加的严峻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 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基线调查于1998年进行,随后的跟踪调查分别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11年进行。CLHLS基线调查和跟踪调查涵盖了中国31个省中的23个,被调查的23个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涵盖区域总人口在1998年基线调查时9.85亿,在2010年总人口为11.56亿,大约占全国总人数的85%。我们在22个调研省份(不包括海南省)中随机选择大约一半的市/县作为调研点进行调查。
在1998年,CLHLS对8,959位年龄80+岁的高龄老人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2000年对11,161位80+岁高龄老人进行了调查。由于本项目自1998年正式启动以来成果突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人口基金总部在专家反复论证基础上,于2002年初破例从总部直接拔款资助本项目。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这一特别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下拔的国家重点委托项目资助,及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的部分配套资助,我们将CLHLS2002年及以后的调研年龄范围扩大到65岁及以上老人: 除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外, 2002年调查新增了4894 位65-79岁老人子样本(与高龄老人子样本选取方法类似)。另外,于2002和2005年在8个省市(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增加了4478位老人的35-65岁成年子女子样本。
在随机选中的县、县级市、区调查点中,我们的1998年基线调查试图对所有的存活百岁老人在其自愿前提下进行入户访问,并在自愿前提下入户访问事先根据百岁老人编号按我们抽样设计原则随机给定年龄与性别的80-89岁及90-99岁高龄老人各一名,以达到80-89岁及90-99岁调查老人人数及性别分布与百岁老人调查对象大致相同的目标。我们的2000、2002、2005与2008年调查亦对随机选中的县级市与区中所有的百岁老人(包括上次调查被访,本次调查仍存活的百岁老人及上次调查未曾被访,而本次调查新进入百岁的老人),在其自愿的前提下入户访问。对上次调查被访, 而在本次调查时仍然存活的65-99岁老人进行跟踪随访。对上次调查被访、而本次调查时已死亡的老人则访问其家属,搜集老人死亡年月、死因、死前健康与生活自理能力等信息。为了保证跟踪调查的连续性与不同时点的可比性,在2000、2002、2005、2008年的跟踪调查中,对死亡老人,我们按同性别、同年龄的原则就近递补样本。在2011年第六次跟踪调查中,我们在除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之外的其他调研地区进行了不新增替补受访者、而仅随访的跟踪调查(在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仍然新增受访者来替补已故被访者)。
在2008年调查中,我们还从大约14,000位年龄在40-110岁的自愿受访者中收集了唾液DNA样本,在2009年和2012年的8个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的调研中,我们采集了约4800位被访者的血液和尿样样本。另外,在1998年的基线调查中,我们搜集了4,116名80+岁高龄老人的指尖血样样本。
在2009年和2012年的健康长寿典型地区调查中,除了入户访问调查过程采取与其他所有调研点相同的问卷之外,还有专业医务人员对受访者进行健康体检,并对被访者的血液及尿液样本进行健康生化检测。这些被选中的健康长寿典型调研地区属于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评定发布的“中国长寿乡”,其评定标准包括特别高密度的百岁老人和九十多岁的长寿老人、高平均期望寿命、以及一系列区域健康和环境指标,包括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高质量的生存环境等等。
1998、2000、2002、2005、2008和2011年调查样本分布
表1.我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样本的年龄、性别分布
| 年龄 | 存活被访者 | 死亡老人  | ||||||||||
| 跟踪 | 新增 | 合计 | ||||||||||
| 男 | 女 | 合计 | 男 | 女 | 合计 | 男 | 女 | 合计 | 男 | 女 | 合计 | |
| 1998 基础调查 | ||||||||||||
| 80-89 | --- | --- | --- | 1,787 | 1,741 | 3,528 | 1,787 | 1,741 | 3,528 | --- | --- | --- | 
| 90-99 | --- | --- | --- | 1,299 | 1,714 | 3,013 | 1,299 | 1,714 | 3,013 | --- | --- | --- | 
| 100+ | --- | --- | --- | 481 | 1,937 | 2,418 | 481 | 1,937 | 2,418 | --- | --- | --- | 
| 合计 | --- | --- | --- | 3,567 | 5,392 | 8,959 | 3,567 | 5,392 | 8,959 | --- | --- | --- | 
| 2000 跟踪调查 | ||||||||||||
| 80-89 | 996 | 1,048 | 2,044 | 1,471 | 1,403 | 2,874 | 2,467 | 2,451 | 4,918 | 339 | 262 | 601 | 
| 90-99 | 720 | 907 | 1,627 | 925 | 1,260 | 2,185 | 1,645 | 2,167 | 3,812 | 574 | 612 | 1,186 | 
| 100+ | 262 | 891 | 1,153 | 256 | 1,022 | 1,278 | 518 | 1,913 | 2,431 | 348 | 1,213 | 1,561 | 
| 合计 | 1,978 | 2,846 | 4,824 | 2,652 | 3,685 | 6,337 | 4,630 | 6,531 | 11,161 | 1,261 | 2,087 | 3,348 | 
| 2002跟踪调查 | ||||||||||||
| 35-65 | --- | --- | --- | 3,132 | 1,346 | 4,478 | 3,132 | 1,346 | 4,478 | --- | --- | --- | 
| 65-79 | --- | --- | --- | 2,456 | 2,438 | 4,894 | 2,456 | 2,438 | 4,894 | --- | --- | --- | 
| 80-89 | 1,454 | 1,411 | 2,865 | 673 | 672 | 1,345 | 2,127 | 2,083 | 4,210 | 481 | 367 | 848 | 
| 90-99 | 948 | 1,236 | 2,184 | 590 | 858 | 1,448 | 1,538 | 2,094 | 3,632 | 543 | 677 | 1,220 | 
| 100+ | 277 | 917 | 1,194 | 442 | 1,685 | 2,127 | 719 | 2,602 | 3,321 | 292 | 930 | 1,222 | 
| 合计 | 2,679 | 3,564 | 6,243 | 7,293 | 6,999 | 14,292 | 9,972 | 10,563 | 20,535 | 1,316 | 1,974 | 3,290 | 
| 2005跟踪调查 | ||||||||||||
| 35-65 | 2,183 | 820 | 3,003 | --- | --- | --- | 2,183 | 820 | 3,003 | 30 | 5 | 35 | 
| 65-79 | 1,849 | 1,805 | 3,654 | 959 | 935 | 1,894 | 2,808 | 2,740 | 5,548 | 271 | 228 | 499 | 
| 80-89 | 1,147 | 1,231 | 2,378 | 741 | 748 | 1,489 | 1,888 | 1,979 | 3,867 | 721 | 627 | 1,348 | 
| 90-99 | 522 | 824 | 1,346 | 943 | 1292 | 2,235 | 1,465 | 2,116 | 3,581 | 855 | 1,085 | 1,940 | 
| 100+ | 158 | 600 | 758 | 360 | 1462 | 1,822 | 518 | 2,062 | 2,580 | 450 | 1,636 | 2,086 | 
| 合计 | 5,859 | 5,280 | 11,139 | 3,003 | 4,437 | 7,440 | 8,862 | 9,717 | 18,579 | 2,327 | 3,581 | 5,908 | 
| 2008跟踪调查 | ||||||||||||
| 35-65 | --- | --- | --- | 1,909 | 1,894 | 3,803 | 1,909 | 1,894 | 3,803 | --- | --- | --- | 
| 65-79 | 1,437 | 1,417 | 2,854 | 822 | 610 | 1,432 | 2,259 | 2,027 | 4,286 | 221 | 172 | 393 | 
| 80-89 | 975 | 1,011 | 1,986 | 1,175 | 1,117 | 2,292 | 2,150 | 2,128 | 4,278 | 542 | 420 | 962 | 
| 90-99 | 775 | 1,066 | 1,841 | 1,137 | 1,643 | 2,780 | 1,912 | 2,709 | 4,621 | 884 | 1,052 | 1,936 | 
| 100+ | 169 | 625 | 794 | 498 | 2,086 | 2,584 | 667 | 2,711 | 3,378 | 430 | 1,507 | 1,937 | 
| 合计 | 3,356 | 4,119 | 7,475 | 5,541 | 7,350 | 12,891 | 8,897 | 11,469 | 20,366 | 2,077 | 3,151 | 5,228 | 
| 2011跟踪调查 | ||||||||||||
| 35-65 | 1 | 0 | 1 | 270 | 238 | 508 | 271 | 238 | 509 | 4 | 2 | 6 | 
| 65-79 | 1,493 | 1,325 | 2,818 | 219 | 112 | 331 | 1,712 | 1,437 | 3,149 | 210 | 127 | 337 | 
| 80-89 | 1,165 | 1,188 | 2,353 | 151 | 136 | 287 | 1,316 | 1,324 | 2,640 | 549 | 399 | 948 | 
| 90-99 | 918 | 1,275 | 2,193 | 99 | 141 | 240 | 1,017 | 1,416 | 2,433 | 988 | 1,204 | 2,192 | 
| 100+ | 225 | 815 | 1,040 | 62 | 355 | 417 | 287 | 1,170 | 1,457 | 437 | 1,722 | 2,159 | 
| 合计 | 3,802 | 4,603 | 8,405 | 801 | 982 | 1,783 | 4,603 | 5,585 | 10,188 | 2,188 | 3,454 | 5,642 | 
| 六次调查累计 (1998、2000、2002、2005、2008、2011) | ||||||||||||
| 35-65 | 2,184 | 820 | 3,004 | 5,311 | 3,478 | 8,789 | 7,495 | 4,298 | 11,793 | 34 | 7 | 41 | 
| 65-79 | 4,779 | 4,547 | 9,326 | 4,456 | 4,095 | 8,551 | 9,235 | 8,642 | 17,877 | 702 | 527 | 1,229 | 
| 80-89 | 5,737 | 5,889 | 11,626 | 5,998 | 5,817 | 11,815 | 11,735 | 11,706 | 23,441 | 2,632 | 2,075 | 4,707 | 
| 90-99 | 3,883 | 5,308 | 9,191 | 4,993 | 6,908 | 11,901 | 8,876 | 12,216 | 21,092 | 3,844 | 4,630 | 8,474 | 
| 100+ | 1,091 | 3,848 | 4,939 | 2,099 | 8,547 | 10,646 | 3,190 | 12,395 | 15,585 | 1,957 | 7,008 | 8,965 | 
| 合计 | 17,674 | 20,412 | 38,086 | 22,857 | 28,845 | 51,702 | 40,531 | 49,257 | 89,788 | 9,169 | 14,247 | 23,416 | 
数据搜集与质量控制
数据搜集 
1.总体概貌
基 础调查与跟踪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个人及家庭基本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家庭结构,对本人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状况的自我评价,性格心理特征,认知功能,生 活方式,日常活动能力,经济来源,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生病时的照料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与医疗费支付者等九十几个问题共一百八十多个子项。同时,担任调 查员的医学院校学生或当地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了最基本的健康体检(体重、身高、血压、心跳、肢体活动能力,患病史)。除了按上述问卷内容访问前次调查被 访、本次调查仍然存活老人外,我们访问了1998-2000年间、2000-2002年间、2002-2005年间、2005-2008年间,以及将访问2008-2011年间死亡老人的家属以此搜集死亡老人死亡时间、死因、临终前一段时间的健康与痛苦状况(如卧床不起天数与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长短等),临终前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收入,医疗费开支与支付者等信息(存活与死亡者问卷可在中心网站下载)。
2. 健康状况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从多种维度调查了被访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活动能力(ADL)
(2) 器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ADL)
(3) 功能受限状况
(4) 认知功能
(5) 自评健康
(6) 他评健康
(7) 自评慢性病患病率
3. PhenX指标
数据质量评估 
 
我们的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的数据质量是非常高的,包括年龄申报、死亡率、自报疾病以及其他绝大多数变量。
1. 年龄申报的准确性
2. 死亡和疾病评估
3. 其他方面的数据评估
虽然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显示数据质量较高,但也有极个别问题在纵向上存在某些不一致性。请参见以上各种文献。下面为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用户就权数使用和缺失值处理提供一些信息。
1.权数
2.缺失值
健康长寿国际会议: 2005年9月21-23日由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组织,在中国彭山市举办了“健康长寿国际会议”。会议交流论文24篇,参会学者达50位。参见会议日程。
国际健康期望寿命组织第17次年会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特别会议:2005年5月国际健康期望寿命组织在北京举办的第17次年会为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安排了一个特别会议。会上4位学者介绍了他们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数据所作的研究。
美国老年学会第57次年会特别会议: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课题组于2004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老年学会第57次年会上组织了一次研讨会。4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介绍了4篇论文,分发论文2篇。请参看会议日程。
国际视角中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曾毅教授于2004年8月20-21日 在杜克大学组织了一次题为“国际视角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会议杜克大学主管国际事务及发展、跨学科研究的副教务长和亚太研究所共同资助。51与会学者介绍了22篇研究论文。请见会议日程和研讨会总结报告。
中国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的国际研讨会:曾毅教授和金沃泊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罗斯托克马普人口研究所共同组织了“中国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的国际研讨会”。近20位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学者以及12位中国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30篇论文。详见会议日程。
中国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2001 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老年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与国际人口联盟在北京共同组织了 “中国健康长寿国际研讨会”。来自11个国家的约150位学者从多学科、多视角论述了影响中国(包括台湾省)老龄人健康长寿的各个要素。会后举办了老龄健 康研究方法国际培训班。研讨会与国际培训班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国际人口科学联盟及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
相关报道:项目自1998年开展以来,先后有众多媒体对项目的培训、调查等实际进展状况,以及围绕项目召开的多项国内外研讨会进行了报道,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民众介绍 项目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健康报、天津老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老年报生活时报、长江日报等近三十家全国性和地方报 纸;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BBC中文网、中国网、中国人口信息网、中国人口网、山西新闻网、东北新闻网、陕西新闻网等30多家网站。
利用本项目搜集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科研成果, 1998-2013
系列专著:
英文
《中国老人健康长寿研究: 人口学、社会经济和心理学视角》,学术著作;将由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 Publisher 2008年3月正式出版。本书由曾毅、Dudley L. Poston, 顾大男、Denese A. Vlosky 主编。
中文系列
系列之一:《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系列之二:《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学术著作;由曾毅、柳玉芝、张纯元、萧振禹主编的学术研究集体成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同志为本书作序。全书45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费用获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
系列之三:《中国高龄老人图集》,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数据来源与系列之三相同,由曾毅、顾大男、萧振禹和陶立群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
系列之四:《中国高龄老人调查研究》,读者群定位为政府官员、广大老龄工作者,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与研究人员,要求通俗易懂。由柳玉芝、原野等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年版。
学术期刊论文: 截止2013年3月底,本项目已出版中英文系列专著11本。利用本项目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的数据与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05篇,在国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186篇,19篇中英文著作章节,国内外共19篇博士论文和32篇硕士论文。(详细目录请另见成果纵览)
向政府有关部门递交政策咨询报告:
利用本项目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收集的数据与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胡鞍钢与曾毅递交的关于高龄老人 的政策咨询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以及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门为胡鞍钢与曾毅的报告发了文(全国老龄办发【2003】48号)。本项 目的“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与生活照料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咨询报告九篇,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报告一篇, 已分别呈送国家老龄工作委员会、民政部和中国老龄协会。这些报告利用本项目收集的数据详细分析了高龄老人的经济状况、生理和心理健康、认知能力以及婚姻和 家庭状况,探讨了我国高龄老人养老方式的现状,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老龄产业的现状、问题、趋势以及对策。
1998年基础调查与后期五次跟踪调查原始数据已向广大学者与实际工作者们全面开放, 欢迎大家使用该数据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数据者只需从北大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网页上下载数据使用协议。双方签署数据使用协议后,我们将立即无偿提供。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柳玉芝副主任
电话:010-62756914
传真:010-62756843
E-mail: chafs@ccer.pku.edu.cn
网址:http://web5.pku.edu.cn/ag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