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老龄健康》(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2月8日在线发表了由北京大学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和精神卫生研究所)和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机构学者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能够为因果关联提供证据的“自然实验”研究设计,检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期间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变化与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中国老龄人口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2014年至2018年期间,居住在空气污染下降幅度更大地区人群与对照组相比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降低幅度显著更小,认知功能衰退速度更慢;同时,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物中PM2.5和SO2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退化速度具有稳健的剂量反应关系。本研究为空气颗粒物暴露与老龄人群神经系统疾病关联提供了新证据,并提示目标整体人群的清洁空气政策对于保护老龄人群认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解读
研究背景
根据《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柳叶刀特邀重大报告:关于痴呆的预防、干预和照护”2020年报告,全球40%痴呆症可归因于12种可调控风险因素,空气污染便是其中之一[1]。
调节生命历程中的12种危险因素,可能延缓或预防40%的痴呆发生
虽然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发现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其他空气污染物长期暴露与认知功能下降、痴呆症发病风险相关[2-11],但这类研究结果受诸多混杂因素(如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PM2.5暴露与认知退化是否具有因果关系[12]。自然实验被认为可以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Joshua Angrist和Guido Imbens由此分享了2021年诺贝尔经济奖),而中国政府自2013年起迅速实施的清洁空气行动——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3-2017)》(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详见原文附件)——正是一次检验PM2.5等空气污染物对健康影响的自然实验。
北京大学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团队联合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等机构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利用2014 年和 2018 年的两期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数据,基于自然实验研究方法,检验“大气十条”实施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中国老龄人口认知功能变化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2014年和2018年开展的中国老龄健康调查(CLHLS)数据,样本来源于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所在省级政府基于“大气十条”政令下设定年均PM2.5浓度降低≥5%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其余为对照组。本研究基于调查对象居住街道匹配调查日期前 12个月内六种常见空气污染物(PM2.5、PM10 、SO2、NO2、O3和 CO)的平均浓度,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 评估认知功能,使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s)方法分析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评分变化的关联性。(详见原文figure 1)
研究结果
2014年至2018年期间,干预组人群与对照组相比MMSE评分降低幅度显著更小,认知功能衰退速度更慢,平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研究还发现空气PM2.5和SO2暴露水平与认知功能退化速度具有稳健的剂量反应关系。(原文Figure 2)
原文Figure 2: Changes in MMSE scores associated with an IQR increase in pollutant exposure
研究结论
这项基于人群的准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关空气颗粒物暴露与老龄人群神经系统疾病关联的新证据。考虑到与人口迅速老龄化相关的认知功能退化和痴呆症导致的全球疾病负担增加,实施以政策为导向的干预措施,例如清洁空气政策,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对于保护老龄人群认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END
题图Copyright ©JEREMY WALKER /SCIENCE PHOTO LIBRARY
*中文解读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